首页» 首页栏目» 学工要闻» 军训特辑⑬|赵云汐——迷彩下的成长
学工要闻

军训特辑⑬|赵云汐——迷彩下的成长

发布日期:2025-09-26

军训特辑⑬|赵云汐——迷彩下的成长


青春风采

【军训日记】

 各位同学们好,我是赵云汐,从广东深圳来到物理学院,攻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(理) 专业。在与公式、实验为伴的同时,我从不忘拥抱生活,用跳舞传递热爱,感受精彩生活。


同时,我也经常用旅游记录风景,让理性的学业与感性的爱好相互滋养。从课堂上探索光电原理的奥秘,到用跳舞释放活力、借旅游丈量世界,我的生活总被多样的色彩填满,随着热爱起舞,我奔向梦想中的大学。







DREAM YOUTH

01

初入长理 好奇生根发芽



初入长理,陌生感如潮水般将我吞噬。三千余公里的距离,不只是地图上的一道弧线,更是我与故乡之间具象的遥望。我从湿润的南方来,踏入这片干燥而开阔的北国土地,面对的不仅是崭新的校园、天南海北的口音,还有南北之间无声的文化对峙,以及对未来若隐若现的迷茫。就在这样的忐忑中,我迎来了大学的第一课——军训。



开始总是兵荒马乱。暑假三个月,我习惯了八点后醒来,手机如影随形,而军训第一天六点半的早操,像一记无声的警钟,让我在慌乱中重新学习时间。踩点起床,胡乱洗漱,匆匆塞几口早餐,便奔向操场。脑子还是懵的,身体却已被推入一片迷彩的海洋。


同学们从四面八方鱼贯而入,渐渐站满整个操场。朝阳初升,红旗在微风中轻扬,统一的服装模糊了个体的轮廓,却也在这模糊中,我意外地寻到一丝归属的踏实——我不再是一个人,而是这集体中的一道波纹。




DREAM YOUTH

02

藏匿于汗水中的温暖与细致


教官是一名荣光退伍的学长。军旅生活洗去了他身上的少年气,眉宇间是克制与严肃他开口的第一句话,冷硬如铁:“强调三点:纪律、时间、礼貌。”语调没有起伏。我不由地心里发怵。


第一课是站军姿。十分钟,抬头挺胸,手贴裤缝,双脚分开六十度。身体被规范在一个僵硬的角度里,时间也因此被拉长。起初我总忍不住微动,放松手指,或悄悄挪脚。直到教官点名批评了几个偷懒的同学,语气严厉如刀,“杀鸡儆猴”的效果立竿见影。我们渐渐静了下来,不再对抗,而是学习接受。身体是紧绷的,心灵却意外地轻盈。隔壁营的口号声、远处吹来的风、空中偶尔掠过的鸟,都成了这段静止时光中的背景音。也许这就是一种修行——在束缚中,反而触到了某种自由。


一天下来,脸火辣辣地疼。尽管涂了防晒,皮肤还是被北方的烈阳灼伤。南方从没有这样干脆而强烈的日照,我有些招架不住。第二天,我忐忑地戴上防晒口罩,心里预演着教官可能投来的目光与质问:“怎么就你特殊?”然而他没有。他只是看了一眼,板着脸却低声问:“晒伤了?”我点头,他不再多说,默许了我的“特殊”那一刻,我忽然意识到,坚硬的外表下,或许藏着一颗细致的心。

 




随着训练推进,我逐渐读懂了他的外冷内热。他总把“再做不好就罚”挂在嘴边,可当我们真的手软腿软,他也只是淡淡提醒,从不真正处罚。他也有他的温柔。那几天有航空展,训练间隙常有飞机低空掠过,轰鸣声引得我们纷纷抬头。教官没有呵斥,反而停下口令,让我们看。“这是歼-10。”他偶尔会补充一句,语气里带着不易察觉的骄傲。那一瞬间,他不再是严厉的教官,而是一个愿意与我们分享天空的学长。


齐步与正步的训练漫长而枯燥。为了步伐整齐、砸地有声,我们反复来回,腿脚酸胀,惰性悄悄爬上身体。他看出我们的疲惫,没有训斥,而是调整方式,让我们两排两排地练习。这样,一半人练习,一半人休息。虽然我们轻松了些,他却要不停喊口令,声音从清亮渐至沙哑。我看着他挺拔的背影,忽然懂得——所谓纪律,不是冰冷的条文,而是建立在理解之上的共担。


温暖并不只来自教官。整个校园仿佛一张细密的网,把我们这些远行的少年轻轻托住。操场上,代班的学长学姐始终守在烈日下,递水、问候、照顾身体不适的同学。他们不是教官,却同样站得笔直,目光关切。学校组织的十佳歌手、摄影大赛、才艺展示……像一扇扇窗,让我们在迷彩之外,看见长理更多的颜色。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:你不是一个人面对这陌生的北方。


 而我,一个南方人,也在这片土地上悄悄生长。我开始习惯干燥的风,习惯大碗的面食,习惯直爽的东北方言,也习惯在夜晚的阳台上,望着与家乡不同的星空发呆。军训不只是体能的锻炼,更像一场心灵的迁徙——我从一个依赖过去的自己,慢慢走向能独立面对风雨的人。



DREAM YOUTH

03

我正在成为 我本该成为的人

军训进入尾声,汇报表演的日子临近。我们不再是最初那群散漫的新生,脚步整齐,眼神坚定,就连皮肤也染上了一层健康的黝黑。那天傍晚彩霞满天,教官忽然说:“你们比刚来时像样多了。”依旧是没什么表情的脸,却让我鼻尖一酸。


迷彩之下,汗水中,我完成了来到北方的第一次扎根。也许未来还有无数挑战,但我知道,就像这段军训时光——所有看似难熬的日子,终将成为我灵魂的厚度。

“月如何缺,天如何老”,也许我还不能完全领悟。但我已学会在白昼的烈日与夜晚的凉风中,倾听自己真实的心跳。世界很大,南北很远,而我在长理的操场上,第一次清晰地感觉到:我正在成为,我本该成为的人。


训练间隙,我常抬头看天。北方的天空高远而明朗,不像南方那样云低雾绕。偶尔有雁阵掠过,它们是否也如我,正飞向一个陌生的远方?我想起离开那天的车站,母亲红着眼眶却笑着说“好好照顾自己”。


那一刻我不太懂这句话的重量,直到现在,在每一次踢正步的坚持中,在每一次晒伤后的修复中,在每一次想家却咬牙不哭的夜里——我才明白,成长,从来不是变得坚硬,而是学会柔软地坚强。



END

供稿:物理学院

初审:曾   明

复审:刘志刚

终审:王绍彬
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