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王怀毅自入职以来,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,以实际行动担任起学生思想上的“引领者”,生活中的“暖心人”,征途上的“后援军”。亦师亦友是他与学生关系最贴切的形容,尽职尽责是他工作最真实的写照,“辅以成长,导以做人”是他最坚定的职业追求。
自工作以来,王怀毅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以党建团建的深度融合引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。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,引入建党百年精神、科学家精神、工匠精神等红色精神谱系,引导学生强化使命担当,坚定理想信念;推进爱国荣校教育创新化和常态化,激发学生爱校荣校情怀,增强学生对母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;设计六位一体的培养模式,提高学生干部队伍整体政治素养和能力。

为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阵地,王怀毅持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创新。他先后组织策划了“为中华崛起而读书—读书分享会”“云端重走长征路 初心厚植爱国情学习‘四史’主题教育”“码上学党史”“清明节、国家烈士纪念日、国庆节、国家公祭日等纪念活动”“每月主题升旗仪式”“每月主题团日活动”“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读书班”“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·珩辉班”等活动200余场。同时,以网络平台为载体,为学生讲授《弘扬百年建党精神 不负时代殷切期望 努力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》《“两弹一星”精神》《我的志愿青春》等思政课20余堂,在潜移默化中,教育引导学生筑牢信仰之基。
作为年级辅导员,王怀毅始终秉持着“学风有限,安全至上”工作理念,深入课堂开展查课工作,并通过组织举办保研考研经验分享会、寻找最美笔记、四六级备考分享会、竞赛经验分享会等学风建设月系列活动,引导学生认真完成学业任务,为实现自身理想目标奠定坚实基础。此外,他常常深入寝室,走近学生,开展专项检查工作,并利用线上线下平台,多次举办防范电信诈骗、安全教育等专题讲座,以实际行动撑好学生安全“保护伞”,守好学生安全管理“红线”。为了更有效地保障学生安全,他还建立了寝室信息员—学生干部—年级长的信息获取机制,以及团学组织网络信息快速反应机制,以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隐患的迅速处理。

学生总说:“别人家的辅导员,都没有我们家的好,他就是我们的‘毅妈’。”在疫情防控的那段日子里,王怀毅利用攒下的“稀有宝贝”,为10余名过生日的学生制作了DIY水果捞和零食小礼包。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,他回答说:“孩子们封在寝室里学习生活太久了,要多给孩子们一些鼓励,制造一些小惊喜,生日也要有仪式感,礼物虽然简单,但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、学院的爱,感受到快乐幸福。”

这样的“创意”不胜枚举,每逢六一儿童节,王怀毅都会邀请学院的受资助学生一起过节,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学校和老师的温暖与关怀;冬至日带学生吃饺子、为考研学生送祝福大礼包、为毕业生和新生精心制作学院专属礼物……王怀毅用心用情用爱时刻温暖着每一名学生。
怀毅深知就业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,是辅导员工作的重中之重。因此,他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,多角度、全方位、高质量推进就业工作进程。
针对考研学生群体,在考研前期,他通过年级大会、班团会、经验分享会、考研知识讲座等活动引导学生科学制定择校目标,冷静报考;后期,积极做好调剂干预,建立调剂信息发布群,先后发布调剂信息47条。最终,2024届毕业生共有186人成功考研,其中52人调剂上岸。

针对就业群体,他建立企业联络信息库,及时更新发布招聘信息;为学生建立“一人一档”就业帮扶档案,进行科学分流管理;并结合自身工作经历,积极向学生宣传政策性就业信息,引导学生到基层、到西部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。同时,对于就业困难群体学生开展“一对一”就业帮扶,结合学生意向就业区域、岗位定点定向联络用人单位投递简历,累计投递学生简历480余次。
“守正创新”是王怀毅工作的信条之一,在“守”好学生思想方向盘的同时,他“创”出了一系列服务学生的“新思路”和“巧手段”。在学校、学院的支持下,王怀毅结合学校光电特色,利用暑假时间着力打造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-科技创新专区。此专区涵盖了科创文化长廊、作品展示区、荣誉示范区和交流研讨区等多个活动区域,学生不仅可以在这里了解各项学科竞赛和优秀团队获奖情况,还可以接受赛事介绍与指导。科技创新专区的建立不仅激发了学生们创新实践的积极性,更为学院营造了良好的科创氛围。在2024年“挑战杯”吉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终审决赛中,学校共有15组项目入围吉林省决赛圈,其中光电工程学院占据5组。
另外,王怀毅还结合光电工程学院团学组织的实际情况,积极打造志愿服务品牌,组建珩辉志愿服务队,并通过搭建社会实践平台,吸纳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各类实践活动中。截止到目前,王怀毅带领团队到街道、社区及中小学先后开展“大珩精神”“两弹一星”精神等科学家精神宣讲及科普教育活动50余场,学生累计参与人数超过500人次,受益超过40000人次,科普活动先后被《光明日报》、中国日报网、中国吉林网等媒体报道。珩辉志愿服务队也先后入选全国大学生“两弹一星”精神志愿宣讲团、全国大学生井冈山精神志愿宣讲团、全国大学生延安精神志愿宣讲团、团中央七彩假期志愿服务示范团队,这些荣誉不仅是对珩辉志愿服务队过去努力的肯定,更是对其未来继续发挥作用的期待和鞭策。
在他的积极推动下,学院成功申报了中国光学学会全国首批科普教育基地、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普教育基地,带领志愿团队积极落实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的“守望·逐光”育人科普项目,使得科技创新与科普教育在学院内得以同步推进,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,也能深入了解社会,掌握社会发展动向,找准自我发展定位。

“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半棵草去”,深耕细作、默默耕耘。未来,王怀毅将继续秉持实干精神,肩负起新思想的引领者、同学身边的宣传者、新征程的践行者的时代重任,在育人树人中绽放自己的价值,与时代并进,与学生共赴成长之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