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» 首页栏目» 表彰优秀» 国奖风采展⑪|光电工程学院王诚皓:光引未来,追光逐梦
表彰优秀

国奖风采展⑪|光电工程学院王诚皓:光引未来,追光逐梦

发布日期:2025-03-27

国奖风采展⑪|光电工程学院王诚皓:光引未来,追光逐梦



国奖风采展

光引未来,追光逐梦

光电工程学院王诚皓



01

个人简介


王诚皓  汉族

中共党员

光电工程学院

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

2021级本科生

现已推免至电子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

曾获吉林省政府奖学金、校长奖学金3次、一等奖学金3次;校“三好学生”“优秀学生干部”称号;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应用赛道二等奖,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东北赛区一等奖;以第一作者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;积极投身志愿服务,参加家乡防火宣传活动,累计时长124小时。




02

个人事迹


我叫王诚皓,来自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工程学院。作为一名光电学子,我深刻体会到,大学生活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获取知识的过程,更是个人蜕变与成长的宝贵时光。在这段旅程中,我通过不断地学习、参与实践和深入反思,逐渐在光电领域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。在追逐梦想的征途上,我不断积累经验,逐步成长为更自信的自己。现在,我想与大家分享我的大学经历,讲述我如何一步步迈向更加广阔的未来,探索光的奥秘与无限可能。




光的启示




第一次感受到光的震撼,源自于我小时候的一次登山经历。那时,我和家人一起攀登一座山峰,途中经过了一片云雾缭绕的区域。正当我们到达山顶,突然,阳光透过云层洒下,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绚丽的彩虹,那一刻的美景深深吸引了我。每一种颜色交织在一起,仿佛在告诉我光的奇妙与神秘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开始对光的本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在课堂上,我第一次学习了光的基本属性,了解到光是如何通过折射和反射形成彩虹的。光不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,而是一个充满科学魅力与探索可能的领域。那次登山所见的彩虹,成了我心中对光学探索的启迪。我还记得,父亲在那次旅途中向我介绍了许多科学家关于光的研究故事,这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追求。我立志要在光电领域深耕,成为一个能将光的科学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探索者。

因此,无论是高考志愿,还是研究生方向的选择,我都毫不犹豫的选择与光学同行,在光学工程的道路上深造。




在挑战中追寻




课内学业是所有活动的基础,我每天都会保证自己有至少两小时的课内学习时间,整理课上笔记与归纳总结。但大学不像高中,还有很多课程是高中并未经历过的,在刚开始接触编程时,由于缺乏基础,我发现自己与同学们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,感到非常沮丧。这种挑战让我意识到,我需要调整学习方法。我向有经验的同学请教,参加编程社团,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起学习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逐渐掌握了编程的基本技巧,并在不断实践中提升了自己的能力。通过合理的时间管理,我成功地将学业与编程竞赛兼顾起来,保持了自己专业第一的位置,并在学科竞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。这段经历让我明白了坚持与努力的重要性,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在光电领域不断探索的决心。

在大学生活中,我经历了不断的摸索与坚持,最终重新找回了自信,成功取得保研资格。我深信,只要付出努力,就会迎来相应的收获,而每一个困难都是我成长道路上的助推器。




探索与实践




仅有理论,没有实践是空洞无力的,光学工程的魅力更在于它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力。因此,在大二时,我参加了各种实物比赛,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,在这个比赛里,我们设计了一个配备红外探测功能的远距离图传系统,并且自己编写激光雷达的驱动,在拥有智能探测功能的同时配备了完善的交互系统。这次比赛的成功让我认识到光电技术在各个领域蓬勃发展,激励着我和我的团队不断探索和创新。通过与其他参赛队伍的交流,我们深刻体会到光电技术在通信、医疗、环境监测以及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巨大潜力。

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,我坚信我们能够在光电技术的浪潮中站稳脚跟,为推动行业进步贡献我们的力量。这次比赛只是一个起点,未来的道路依然漫长而充满挑战,而我们将怀揣着激情与信念,继续前行。




全方面发展




在大学生活中,我始终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和学生工作,不单单是科研,我想用我本人的诚心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作为创新实验室的会长,我负责组织和指导多个科研项目,推动团队的合作与创新思维。与此同时,我也是心理支援组的成员,定期为同学们提供心理健康辅导,努力营造一个关爱彼此的校园环境。

我还积极参与家乡的防火宣传社区活动,作为优秀志愿者,我深入社区,向居民普及防火知识,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与自我防护能力。这些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,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,我们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发展,更要承担起帮助他人、回馈社会的责任。在创新与奉献的过程中,我始终怀揣着推动社会进步的热情,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。

回首大学四年的时光,我从一名连电脑都不会使用的高中生,成长为一名荣获国家奖学金的大学生,并已保研至心仪院校。在这段旅程中,我经历了无数的挑战与困难,但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如今的我。在这里,我要感谢学校的悉心培养,老师的悉心指导,以及身边每一位给予我支持与鼓励的朋友和同学。无论遇到怎样的挑战,希望大家都要相信“付出必有回报”。愿大家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,继续前行,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。 



03

个人寄语


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



来源:光电工程学院

初审:滕玲

复审:刘志刚

终审:王绍彬




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