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» 首页栏目» 表彰优秀» 国奖风采展⑩|光电工程学院韩一宁:低头赶路,敬事如仪
表彰优秀

国奖风采展⑩|光电工程学院韩一宁:低头赶路,敬事如仪

发布日期:2025-03-26

国奖风采展⑩|光电工程学院韩一宁:低头赶路,敬事如仪



国奖风采展

低头赶路,敬事如仪

光电工程学院韩一宁



01

个人简介


韩一宁  汉族

光电工程学院

信息对抗技术专业

2022级本科生

曾获校长奖学金1次、一等奖学金2次;校“三好学生”“优秀学生干部”称号;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一等奖、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三等奖;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,完成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;积极投身志愿服务,深入社区参与“微光闪耀,点亮老屋”等多个志愿项目。现为探测与信息工程系实验室成员。




02

个人事迹





以勤为基,厚积薄发




我的求学之路始于对光学的敬畏与热爱。初入大学时,我曾迷茫于未来的方向,直到一位保研学长的分享让我豁然开朗——原来大学可以如此精彩,只要脚踏实地、心怀热忱。从那一刻起,“低头赶路,敬事如仪”成为我的座右铭。

课堂上,我专注思考每一道例题,课后整理笔记、查漏补缺;深夜的图书馆里,我反复推敲代码逻辑,用Matlab和FDTD软件模拟光学系统。三年如一日的坚持,让我以4.06的综合绩点位列专业第一,多门核心课程成绩超过90分。英语学习上,我坚持每日背诵单词,通过四六级考试后,更以英文文献为桥梁,触摸国际学术前沿。

这份坚持也让我收获了累累硕果:国家奖学金、校长奖学金、一等奖学金……但荣誉背后,我更珍视的是扎实的专业基础。正是这些积累,让我在科研中游刃有余,也为后续的探索埋下伏笔。




以研为舟,破浪前行




科研是一场孤独与热血交织的远征。大二时,我偶然加入“屈光度检测仪”项目,开启了科研初体验。从文献调研到UI界面设计,从算法优化到设备调试,每一步都充满挑战。为提升测量精度,我和团队尝试了数十种方案;为优化便携性,我们反复拆装设备,甚至通宵调试代码。最终,当仪器成功测出第一组数据时,所有疲惫都化为甘甜。

此后,我主导了国家级大创项目“近红外与微光夜视融合系统”。面对分光方案设计难题,我提出多级光路分光法,结合拉普拉斯融合算法,实现了四波段图像的高精度拟合。实验室的深夜,我们争论过镜片参数,也欢呼过仿真成功。这段经历让我明白:科研没有捷径,唯有用失败铺路,以创新破局。




以践为炬,照亮社会




知识的意义在于服务他人。我参与“微光闪耀”公益项目,为老旧社区改造照明系统;在光交会担任志愿者,用专业为参展者答疑;走进小学课堂,用望远镜带孩子们探索星空……累计120小时的志愿服务,让我从“受益者”成长为“奉献者”。

在学生工作中,我协助老师组织策划十余场学术讲座与科创比赛。从台前主持到幕后协调,我学会了责任与担当。这些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:青春的价值,不仅在于个人成就,更在于能否以微光照亮他人。




以初心为舵,以奋斗为帆




回首三年,从懵懂新生到国家奖学金获得者,我始终相信:日复一日的坚持,终会迎来破茧成蝶的时刻。感谢母校的培育,导师的指引,队友的并肩,让我在光电领域找到了自己的坐标。大学是人生最自由的试炼场。以目标为帆,以坚持为桨,在课堂中夯实根基,在科研中敢为人先,在实践中传递温暖。请记住——“低头赶路”的每一步,都在为“仰望星空”积蓄力量!

回首大学时光,我想与大家分享三点心得:

其一,规划为锚,方能行稳致远。大学如同一片浩瀚海洋,若没有清晰的航向,便容易迷失于浪潮之中。无论是课业、科研,还是社会实践,提前设立目标、细化步骤至关重要。我曾将每学期的学习计划拆解为周任务,用日程本记录每日进展,这种“以终为始”的思维,让我在纷繁事务中始终保持方向。

其二,坚持为梯,终将触及星辰。任何成就的背后,都是点滴积累的沉淀。我曾为调试一段代码熬过十几个深夜,也曾因实验失败在实验室反复重来。但正是这些看似枯燥的重复,让我明白:成功从不偏爱捷径,它只青睐那些在跌倒后仍选择起身奔跑的人。请相信,你今日埋下的种子,终会在某个清晨破土而生。

其三,兼修为本,方能厚积薄发。大学的意义不仅在于专业精进,更在于品格的锤炼与视野的开拓。我曾在实验室通宵攻关,也在志愿服务中传递温暖;既为学术竞赛全力以赴,也为学生活动倾注热情。这些经历教会我:软实力与硬本领同样重要,它们如同双翼,缺一不可。

青春的答卷从不设标准答案,但每一笔都需用心书写。愿你们在探索中坚定信念,在挑战中磨砺锋芒,让坚持化作照亮前路的光,让汗水浇灌出属于自己的绚烂之花!



03

个人寄语


“低头赶路,敬事如仪”为信条,脚踏实地、专注当下;

“光为刃、技为盾”为理想,深耕光电领域,破解技术难题;

“兼修笃行、反哺社会”为方向,锤炼专业硬实力与人文软情怀。

愿做科技浪潮中的一滴水,汇入国家发展之海,以微光点亮未来,以热忱书写青春答卷。



来源:光电工程学院

初审:滕玲

复审:刘志刚

终审:王绍彬




返回